返回
首页

零点看书移动版

第71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时代的黑豆基本都被宋人拿去做豆酱了,所以很少用来发豆芽。

顺娘问了问黄豆芽的价格,两文钱一斤,挺便宜的。但是顺娘在心里早算过账,知道一斤黄豆能够发出至少五六斤豆芽,而绿豆呢,她还不知道能发出来多少,不过,算是照一斤黄豆发出六斤豆芽来算,也是十二文钱,按照四文钱一斤黄豆算,这个利润也达到了三倍。更何况要真是做豆芽卖的话,去米面店买多点儿黄豆,黄豆的成本价还要下降。其实算没有绿豆生豆芽,这个买卖也可以做的。但现在市面上没看见绿豆芽卖,这其实是一种商机,因为人们对于新出来的东西总是比较好奇的,而且占领了先机,先做出绿豆芽销售的人会赚得多些。在卖豆芽的棚子里面转了一圈之后,顺娘更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尽快把绿豆芽给做出来。

心里对豆芽的行情有了底之后,顺娘跟石头一起走出来。

石头问她是不是要发种生来卖,顺娘说她想做这买卖,要是真做起来了,石头可以常常吃到免费的种生了。

“那我可望着你早些日子种出种生来,如此一来,我爹又要少花两文钱买菜了。”

“你小子,等着吧,有你的好。”

石头说他已经跟着顺娘闲逛好久了,要去卖果子去了,不然到黑卖不完,回家要挨骂,还说,顺娘下次进城他还来找她。

顺娘挥手让他快去,她再逛一逛也要回去了。

石头笑着跑走了,顺娘去把早起计划好要买的东西给买了,包括一些厨房用的调料,花椒、茱萸、芥末、胡椒,还买了些辣芥菜,另外她还去买了些白色和深色的麻布,至于发豆芽的大柳条框子在杨柳镇有卖,她不在汴梁城里买了。她打算等到在家里的豆芽发成功了,再决定买多大的生豆芽的柳条筐子。还有,她记得谢乙夫妻说了在申时之后要到家里来拜访的,自己答应了申时之前要回家,所以买完东西,顺娘匆匆忙忙往家赶。到家的时候差一刻钟左右到申时,顺娘便对老娘和嫂子说了谢乙夫妻要来喜家拜访的事情,刘氏和齐氏一听赶忙把里里外外洒扫了一下,又各自去换了干净的见客衣裳,齐氏又烧了茶候着谢乙夫妻来到。

顺娘来不及洗澡,只是草草洗了脸,换了身干净衣裳,逗着小侄子可成玩儿。

申时刚过没多会儿,谢乙夫妻果然来了,他们不但带着谢二娘,还带来一个帮佣的店伙计帮着提着一大块肥膘肉,以及两瓶子酒。

喜家的院门儿早大打开着,一家人坐在堂屋里面,眼睛都望着外面呢,一见到院子门外有动静,顺娘和刘氏都站起来走了出去,留齐氏在屋子里照看着两个孩子。

谢乙一走进喜家的院子,老远看到顺娘哈哈笑起来,顺娘迎上去,行了礼,请谢乙屋里去坐。

刘氏则是上前去跟吴氏见礼,吴氏回了礼,又叫自己女儿谢二娘上前来向刘氏行福礼,刘氏不免夸赞了谢二娘几句,比如说赞人家生得好,有礼貌等等。

谢乙进了屋在堂屋的桌旁坐下,顺娘坐他对面,殷勤地给他倒茶喝。

刘氏则是请吴氏去旁边的一张小桌子上坐下吃茶,并说没来得及准备果子,只有茶水,请吴氏多少喝些。

吴氏说刘氏太客气了,还说这一趟来喜家,是正式来向顺娘道谢的,说顺娘救了她家二娘,是二娘的救命恩人等等。

谢乙接着让店伙计进来把那一大块肥膘肉和两瓶子酒奉上,并说这些薄礼还请顺娘收下,不要推辞。

顺娘哪能够不推辞,照例推辞一番,然后收了,转手让嫂子提到厨房里去,并说今晚请谢家人在自家吃晚饭,她让嫂子去买些菜蔬果子安排下。

谢乙夫妻自然说不用,还说他们也是趁着下晌肉铺里面生意清淡的时候来喜家认认门儿,一会儿要回去的,让顺娘不必麻烦了。

接下来吴氏主要说的是自家的女儿顽皮,那个陆二郎也是个不着调的,常招惹自家女儿,所以女儿见了他面不客气,说这话的时候,吴氏是朝着顺娘说的,仿佛在解释什么一样。

顺娘觉得自己都跟陆全结拜兄弟了,也不好说他的坏话的,便只是含笑点一点头,脸上露出好像了解一切的表情来。

吴氏见状,满意了,便又开始转换话题,当着刘氏的面,大赞顺娘勤快踏实,说刘氏有这个儿子真享福,不像自己的儿子还小,要等到享他的福还不知道何年何月呢。是个当娘的都喜欢别人称赞自己的孩子,故而吴氏说的话刘氏觉得极为顺耳,对吴氏的映像大好,说改日她也要上谢家去认一认门儿,两家走动起来才好。

这正是吴氏想要的,所以,刘氏这么一说,吴氏说不如明日到谢家来走一走,她一定好好款待刘氏,两人定要做一双好姐妹,并称呼刘氏为老姐姐了。

顺娘全程唇角抿着,脸上带着些淡淡的笑意听着,她总觉得吴氏太过于热情了,算酬谢自己救了谢二娘也不用顷刻之间跟老娘打得火|热吧。谢二娘呢,垂着头,捧着一碗茶,不时浅抿一口,不知道她在想什么,要是不知道她脾气的人,看了她这副样子,必定会认为她是个娴静的女子。落在顺娘嫂子齐氏眼里,她这么认为。

唠叨了小半个时辰,谢乙先是咳嗽一声站了起来,对顺娘说他们这还要回去做买卖,一会儿又有一拨买肉的客人,要割了肉回去做晚饭。说完,他招呼妻子吴氏和女儿谢二娘一起回去。

一家人随即向顺娘等人告辞,这一次包括齐氏在内都出去送客了。

顺娘走在最前头,一直把谢家人送出院子,送出去老远才停住脚步,看着谢家人走远,谢乙转身让她不必送了回去吧的时候,顺娘看到谢二娘那丫头状做无意地瞄了自己一眼。等到顺娘看过去的时候,她又迅速去看别处,让顺娘在心里不由得笑她古灵精怪的。

谢家人走远了,顺娘转身回去,见到隔壁赵家院子门儿开了一条缝,貌似有人在门后看自己这边,这让顺娘想到多半是赵家那边的人听到喜家这边有外人说话,所以把院子门开一个缝儿,偷看都是些什么人到喜家了。

自从老娘拒绝了赵家娘子提出的她家三郎向自己学钓鱼的要求之后,赵家娘子再也没到喜家来串过门儿,后面又出了赵三郎捣乱不让自己钓鱼的事情。

虽然不知道赵家院门儿后面到底是谁,可是顺娘此时却是故意挺起了胸|脯,趾高气扬的回家去,她是想让赵家人看一看,喜家这个外来户现如今也有镇子上的人家来走动了,而且还是坊户里面的上等户谢家。

隔壁的赵家有两三亩薄地种菜,平时是卖菜和贩卖些杂货为生,他们的生活水平只不过比喜家好一点儿而已,远远比不上谢家。

顺娘想,赵家看到谢家跟喜家走动了,赵三郎那厮会不会顾忌一二,不再来找自己的麻烦了?

但愿他知道好歹,不要再来招惹自己,不然,哼,会让他知道厉害。

顺娘如此想着回了家,没想到堂屋里却没人,厨房那边传来说话声,顺娘转身抬脚走进了厨房,看到她老娘抱着慧儿,可成牵着嫂子的衣襟,都在灶台跟前看那一盆子肥膘肉呢

只听刘氏啧啧地说这一大块肥膘肉怕是有六七斤,巴掌厚的肥膘,这肉可得卖三十文钱一斤,这么些肉也得值二百文了,还有谢家送来的酒是上好的雪花酒,两瓶子也得值一百五十文,这两样加起来三百五十文以上了,谢家可真舍得。

齐氏说三百五十文跟谢二娘的命相比,也不值什么,只不过,谢家看起来还是懂礼的人家。

刘氏道:“那吴娘子好爽利人,瞧着忠厚得很,想来跟她打交道必不会吃亏的。”

顺娘不关心她们说这些,只关心这肉怎么处理,怎么吃。

齐氏道:“肥膘割些下来熬油,剩下的都用盐和酱腌起来,慢慢吃,到过年都不用买肉了。”

顺娘穿过来这么久除了昨天晚上跟陆全一起下馆子吃了个炒菜,都没吃过炒菜,所以她建议割些瘦肉下来炒一份儿吃。

齐氏马上说今天晚上不是有鱼炖豆腐吗,还吃什么炒肉,不能这么吃,否则是败家了,坚决不同意顺娘的提议。

顺娘坚持不炒肉吃,也得割些新鲜肉下来煮给可成吃,小家伙很久没吃上肥肉了。

其实何止可成,是刘氏和齐氏也是很久没沾荤腥了,身体很缺油水。

拗不过顺娘,刘氏只得答应了割上半斤肉下来煮进鱼汤里面。

齐氏便做起饭来,她手脚麻利,很快把谢家送来的那一大块肥膘肉收拾出来,除了割下的半斤左右放进锅里,跟鱼和豆腐一起炖以外,其它的都用酱和盐腌制起来。

喜家今天像是过年一样,刘氏不时进厨房去跟儿媳妇齐氏大声说笑两句,两个孩子也嘻嘻哈哈地笑闹,夕阳西下,喜家院子里弥漫着浓郁的肉香和鱼香。

“哟,做什么呢,恁香,隔着院子也闻见味儿了……”有人推开喜家院门儿,探头进来满脸堆笑着说。

这个声音……

顺娘,刘氏,齐氏都往外看,见到了已经好几天没有到喜家来串门儿的隔壁的赵家娘子。

刘氏撇了撇嘴,轻声嘟囔了两句,大意是闻见肉香和鱼香来了,要是也想来打牙祭的话,门儿都没有。她轻声交代了齐氏几句,让她赶紧拿些柴火把放在厨房角落里的腌肉的缸子遮起来,还叫齐氏一会儿别理赵家娘子,有什么话自己会应付她。

齐氏答应了婆婆,刘氏蘸了点儿水掠了掠鬓,再挤出些笑脸从厨房里走了出去,隔着半个院子,刘氏乐呵呵地招呼赵家娘子了,说这几日都没见她来喜家串门儿,可是家里有什么事呢。

赵家娘子顺坡下驴,立马接着刘氏的话说,自己家里这两天收菜忙得很,所以没空来喜家。

一边说她一边直奔厨房,往常她来可都是往堂屋里走的,刘氏老大不乐意了,可也不能硬拦着不让她进去。

赵家娘子像闻见鱼腥味儿的猫一样,顺着那股子浓郁的肉香和鱼香味儿直接走到了喜家厨房的灶台跟前,并且一伸手去揭开木质锅盖,然后现出一种吃惊不已的表情,喃喃道:“好大的鱼……好肥的肉……好白的豆腐……”

她一边念一边使劲儿吞口水,简直恨不得这扑到锅里去咬上一口。

刘氏抢上前一步从她手里夺下来木质锅盖,一下子把锅给盖上,连声说敞了热气会不好吃,一会儿谢家人还要来吃饭呢。

大概刘氏早想到这个借口可以阻止赵家娘子的一些别的想法,比如说打秋风?

赵家娘子见状只能讪笑着说喜家这是发财了么,怎么一下子请起谢家的客来了。

刘氏傲然道:“前几日谢家二娘落水,幸亏我家二郎相救,谢家把我家二郎当救命恩人,两家自然是要走动。”

赵家娘子摸一摸鼻子,又在厨房里使劲儿嗅,她似乎在浓郁的鱼香和肉香里面又闻到了一股酱腌肉的味儿,在厨房里到处看,但又看不出来什么,刘氏已经在后面推着她往外走了,一边推一边说厨房里热,请赵家娘子到堂屋里去坐着喝茶。

齐氏看着婆婆把赵家娘子给推出去了,忙抬袖擦汗,然后从灶旁站起来去把厨房门给关上。

那赵家娘子被刘氏从厨房里推出来,真个去喜家的堂屋里面坐着喝了几碗茶,东打听西打听,说了好多闲话才回去。

刘氏把她给送出院子门,然后直接把院子门给闩上了,紧接着直奔厨房,推开厨房门问齐氏:“汤没被烧干吧?那赵家娘子赖着不走,想打秋风,我怕你一直烧,汤都给烧没了……”

齐氏说自己早灭了大火,用小火煨着。

可成早嚷着饿了要吃饭,顺娘一手抱着慧儿,一手牵着可成到厨房来,问可以吃饭了吗?

刘氏挥手让顺娘带着孩子们去坐好,马上吃饭。

这一天的晚饭喜家人吃得特别舒心满意,顺娘把汤里面的肉都夹给了老娘,嫂子,可成吃。

齐氏不肯吃,她非要把肉夹给顺娘,说顺娘整日为了这个家挣钱,辛苦得很,她只是在家带带孩子做做饭,根本用不着吃肉。

顺娘架住嫂子的筷子,要她把肉吃下去,并且说自己最近这几天不少吃肉,还有是女人在家带孩子做家务也累,大家对这个家的贡献都是一样的,没有谁比谁更辛苦这一说,她要嫂子和老娘都多吃点儿,还说这样的日子以后经常会有的。

齐氏听了这些话,觉得比吃肉还让她高兴,在顺娘的坚持之下,她把顺娘夹给自己的好几块肉都吃了。桌子上除了炖鱼,还有顺娘买回来的辣芥菜,家里做的豆酱,以及下午才蒸的蒸饼,一家人吃得热汗直流,然而却是满脸笑意,分外舒爽。

顺娘吃完饭,帮着嫂子去洗碗,齐氏不让她进厨房,顺娘笑着说自己今天吃得太饱了,不动一动,一会儿睡不下去。

齐氏听她这样说,也不拦着了,她去挑了水回来给顺娘烧洗澡水。

顺娘洗完澡,一家人照常在堂屋里面坐着歇凉聊天,刘氏问顺娘:“明日去谢家需买些什么,毕竟头一回上人家里去,总不好空着手去。”

“娘看着办是,明日,你跟嫂子去,我不去了。”

刘氏嘀咕着喜家也不像谢家有钱,一出手几百文的送,可是钱少似乎买不了什么东西。

顺娘听了说:“那您明日把咱家做的豆酱装上两小罐子给谢家送去,您做的酱比外面卖的好吃多了,谢家娘子一定会喜欢的。”

刘氏不太自信地问顺娘:“真好吃么?你可别只图哄为娘欢喜,到时候给谢家送去了,人家不喜欢,会说咱们小气……”

齐氏在一旁道:“娘,您做的酱真好吃,比我吃过的我姨做的,还有比以前喜家庄左邻右舍做的都好吃。”

听了女儿和儿媳的话,刘氏相信了,决定明日按照女儿说的,找两个小瓷罐子,装两罐子自家做的酱给谢家送去。

与喜家此时其乐融融的气氛不同,隔壁赵家却是吵吵闹闹。

赵家娘子从喜家回去之后,先闷闷地自己做了饭吃,连丈夫和儿子都不等,往常她都是要等到两人回来才吃饭的。赵家娘子生了两女一子,两个女儿早已经出嫁,家里剩下一个儿子赵三郎,还没有成亲。赵三郎平日跟他爹赵江一起去卖菜,闲暇的时候父子两人一起走街串巷做货郎,贩卖些杂货,往往都会天黑以后才会回家。

今日两人回家也是天都黑了,进了自家院子,却不见赵家娘子像往常一样过来迎着他们,给他们拿小笤帚扫衣服上的灰尘,给他们端来木盆,递上巾帕洗脸。

父子两人狐疑地走进堂屋,看到赵家娘子一人坐在桌旁,连灯都没点。

于是赵江发火了,大声吼她这是做什么呢,不知道爷俩回来了啊,又不递水又不摆饭的。

赵家娘子闷坐归闷坐,可是她也知道这个家里谁才是主人,被丈夫一吼,也忙站起来去点上灯,打水,摆饭了。

赵江和赵三郎狼吞虎咽吃了一会儿,才发现赵家娘子坐在那里连筷子都没拿,赵江问她怎么不吃。

赵家娘子说自己吃不下去。

赵江自然要问她为何吃不下去,赵家娘子便说隔壁喜家大鱼大肉,她想不通为何他们这样的外来户还比赵家吃得好。她把自己下晌过去喜家,见到和听到的事情都对赵江和赵三郎父子说了,还说刘氏哄骗自己,说要请谢家人吃饭才炖鱼的,最后呢,还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吃。

“你这好吃的婆姨,你也不想一想,这杨柳镇上谁家炖鱼吃要给串门儿的邻人也来上一碗?我问你,换了你,你舍得么?人家不过日子,想怎么吃怎么吃,你管得着么?”赵江拿筷子遥遥点着赵家娘子的头教训她。

赵家娘子被丈夫训了,并不敢分辨,转而对着赵三郎发气:“你个没用的东西,你不是说你去拦了那赵三郎钓鱼,他没钓成走了么?怎的他家今日竟然炖鱼吃?”

“我怎知道他甚时候又去钓了鱼?”赵三郎被他娘训得无名火起,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拍怒道,“我眼又不曾长在他身上!”

赵家娘子犹自奚落赵三郎没本事,既钓不来鱼给自己这个当娘的吃,也阻拦不了喜二郎继续去河里钓鱼。

赵三郎羞恼不已,心中暗自决定一定要给喜二郎一些颜色瞧瞧,让他再不敢去柳山下的河里钓鱼,若是他敢再去,让他连柴都砍不成,让喜家在杨柳镇呆不下去。

“好了,好了,少说两句,三郎饭还没吃完呢,你要是闲得慌,去洗刷锅底去!”赵江敲着自己的碗对自家娘子不悦道。

“洗锅底,亏你说得出来……”赵家娘子翻了翻白眼嘟囔道,然而她到底是闭上了嘴不说了。

赵三郎吃完饭,去洗漱了,上|床上去躺着谋划明日怎么去找隔壁喜二郎的麻烦。

顺娘哪里知道一墙之隔的赵家三郎正在打坏主意要对付自己,她跟往常一样歇完凉上|床去睡觉,计划第二天砍两担柴,然后依然在要进城的当天去晨钓。

“改……嫁……”齐氏被顺娘的话唬了一大跳,呢喃着,几乎坐不稳,差点儿滑下条凳去。

顺娘忙伸手,拉住她胳膊,才让她坐稳了。

只听齐氏随后望着她哽咽道:“叔叔,你这是嫌弃奴家了么,嫌弃奴家是个拖累,还有大郎和二娘……”

“不!不!我绝对没有,绝没有这个意思!”顺娘赶忙摆着手说,她也是没有想到自己出于关心对齐氏说的话,却招来了她这样大的反应。

齐氏泫然欲泣问:“那你为何这么说?”

顺娘这才想到自己刚才是从一千年以后的人的思维考虑问题,那是想到嫂子才十九岁,还那么年轻,她也是需要人陪的,不应该只为儿女活着,所以才说出来了改嫁的话。尽管在此时的宋代,还没有朱熹那个提倡理学的伪君子出现,妇人们改嫁并不是大不得了的事情,但是由自己这个小姑子说来,显得自己嫌弃她跟两个孩子拖累自己一样。

“嫂嫂,我,我真是觉着你素日劳累,况且还这样年轻,若是你有改嫁的意思,我愿意帮你。”顺娘道,语气十分真诚。

“你这是在帮我么?叔叔,奴家觉着你病了起来,真是变了个人,虽然聪慧了许多,可这会儿说这些话,却有些缺心眼儿了。”齐氏嗔道。

“……”

齐氏停了停低下头幽幽地说:“奴家不觉着累,比以前在喜家庄,又是下地,又要顾着家里的孩儿,松快多了,倒是叔叔,干的都是男子的活儿,你才累,这一个家的担子都让你来担着……”

“嫂嫂不是叫我叔叔吗,既然我是喜家二郎,这个家当然由我来养。”顺娘轻松地调侃道,原本抓握住齐氏胳膊的一只手滑下去握住她放在条凳上的手,安慰似地握了一下,“而且我不知道多喜欢可成和慧儿,怎么会嫌弃他们是拖累,还有嫂嫂,既是你不想改嫁,那我会养嫂嫂一辈子。”

齐氏抖了一下,心头巨震,不可置信地抬起头来,重新看向顺娘,张着嘴,唇|瓣儿抖着,好半边才断续道:“叔叔……你说得都是真的么?”

顺娘笃定地点头:“是真的,字字肺腑之言,若是有一日,嫂嫂又想改嫁了,我也不会拦着,嫂嫂尽可以去。”

齐氏眼中滚下泪珠儿,感动得无以复加,好半天呜咽着说:“叔叔是大好人,可是像娘说的,你也十七了,至多再拖两三年,也要嫁人的。”

顺娘看着齐氏落泪,映着莹莹月色,分外晶莹,她黑油油的发散披在肩头,衬得她的鹅蛋脸似乎又小了一圈,楚楚可怜的样子,心下莫名动了一下。

于是,她抬起另一只手的衣袖,替她拭泪,温声道:“嫂嫂,我不会嫁人的,不是说了要养着你还有可成和慧儿么。”

齐氏缩了缩头,黑夜中,她因为顺娘的这种举动而脸发烫,但顺娘看不到。

顺娘说的话是那么的甜,齐氏竟觉着这一辈子都没有听过这样好听的话,即便这只是安慰自己的谎言,她也觉得好听至极。一个女子怎么可能不嫁人,齐氏不相信。自打顺娘扮成男子样子,出门砍柴养家糊口以来,齐氏仿佛看见了已经死去的丈夫,慢慢地,她把一颗心放到了顺娘身上。齐氏自知自己这样很可笑,而且这种心思还很龌龊,可是她管不住自己。只要顺娘扮成男子一天,在这个家中进进出出,她绝对不会想要改嫁,她多希望真得像顺娘说的那样,顺娘不嫁人,那她可以一辈子哪儿都不去,在顺娘身边,看着她,带着两个孩儿长大,已经足够……

可这真得能够成真吗?

“叔叔,只是拿话来安慰奴家罢了,叔叔的好意奴家心领了。”齐氏一只手扯着自己的衣角说。

顺娘告诉她自己说得是真的,她真不打算嫁人。

齐氏问她,她不嫁,难不成还想招赘一个女婿上门儿。

顺娘笑:“你看我这样,能招赘一个女婿上门儿么?”

齐氏问:“难不成叔叔还想娶一个媳妇儿?”

顺娘:“说不定。”

齐氏说那怎么行,顺娘是女子之身,尽管扮作男子,可要真娶了媳妇儿,那是欺骗人家小娘子,被揭穿了,可了不得。

顺娘心说,嫂子这是孤陋寡闻了,孰不知这世上还有喜欢女子的小娘子呢,不定还真有人愿意嫁给自己,进喜家的门儿。但此时,她可不想说出这个,怕吓着嫂子,平添许多烦恼。

她带着笑道:“嫂嫂,嫁人也好,招赘也好,还是聚个媳妇也好,这都是以后的事情,还远着呢。现目前而今下,还是想着怎么把日子过好,多挣些钱,才是正经事哩。”

“叔叔说得是,是奴家想多了。跟叔叔说了这一晚上的话,奴家心里敞亮多了。”

“不早了,你看月上中天了,咱们回去吧。”

“好,叔叔明日还要砍柴钓鱼呢,是该回去歇着了。”

两人遂站起来,顺娘提着条凳,齐氏在前,进了屋,关了门,各自回屋去歇下不提。

一|夜无话。

次日天蒙蒙亮,顺娘起来了,拿上绳索,腰间别着斧子,手里拿着当成扁担的儿臂粗的木棒子,她往杨柳镇东北方向的大山里去。山上林木繁密,她熟门熟路地找到了一片小树林,抡起斧子砍伐起来。她专挑那些碗口粗细的树砍,三两下砍倒一棵,再斫去枝条,最后咔擦咔擦把枝干部分给砍成几截。往往一棵碗口大的树砍下来,拿绳子一捆,够一担柴了。

她担着柴回家去,在半山腰上,往下眺望,远远看到杨柳镇家家户户沐浴在金色的晨光中,袅袅炊烟渐次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冒出来,想是各家都在做早饭了。托当今仁宗皇帝的福,世道太平,只要勤劳肯干的百姓都能吃上一口饭,于是家家户户都开始一日做三顿饭。

顺娘担着柴到家的时候,齐氏已经烧好了小米粥,摆好了一碟子腌菜,正等着她回来一家人一起吃早饭呢。

院子里,刘氏在喂鸡,可成追撵着一条小花狗,慧儿被她娘背在背上,正在吃手指。

“叔叔回来了啊!”老远,齐氏见到顺娘笑着迎过来了。看得出来,她今日心情很不错,精神焕发的样子。

顺娘嗯一声,直接把柴火放到院子西边,靠篱笆墙的地方,把绳子给解了,将木柴摊开。这新砍斫回来的柴火她都会摊开来晒一晒,隔几日再挑去汴京城里卖。现在是夏天,日头毒,晒上几天,柴火干了,拿去城里,人家买柴火的人看她的柴干燥,肯买她的柴。

将柴火摊开放好之后,齐氏已经替顺娘端来了一盆子凉水,里面放着一块巾帕。

顺娘对着她笑一笑,拧了帕子洗了脸,齐氏端走木盆,让顺娘进去歇着吃早饭,小米粥已经盛好放桌子上了。

同往常一样,顺娘喝罢两碗粥,便又拿着绳子,腰间别着斧子,手里拿着木棒子再次上山去,她需要还砍下一担柴,挑着回来,这砍柴的活儿才算做完了。

所以,等到她再次砍了柴下山回家时,杨柳镇各家各户的屋子上又升起了袅袅炊烟,这是到了做中午饭的时间了。

于是,一上午功夫,顺娘砍了两天要卖的柴火。天气好,天天两担柴,下雨天也不愁,照常可以拿油布遮了柴进城去卖,一天都不会耽搁挣钱,况且还能有剩,喜家柴房里的柴火越堆越多。

中午吃完晌午饭,她歇一会儿,便又到了下午出去钓鱼的时间。她戴着顶遮阳的斗笠,腰间挎着鱼篓子,鱼篓子里面装着她拿芭蕉叶包了的两大包鱼食以及一小包饵料,手里拿着一根钓竿往她平日砍柴的大上山下走。杨柳镇东北方向的大山叫做柳山,大概是因为山下有很多柳树的原因,在柳山脚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水势平缓,顺着柳山往西南方向流去。

顺娘最喜欢河边那垂柳繁密的地方,并且喜欢带着弧度的河岸,她喜欢在这两者兼备的地方下窝子钓大鲤鱼。

她沿着河岸走着,终于挑到了一个具备以上两种条件的地方,一个向内凹的湾子,河水流过的时候在此打着旋儿往前,还有是岸边一棵大柳树,长长的枝叶几乎垂到了河面上,硕大的树冠在河上投下浓绿的树荫。在炎炎夏日,这种地方是鲤鱼很喜欢呆着的地方。顺娘放下钓竿和鱼篓,从鱼篓里面把芭蕉叶包着的她加了麻油调制好的鱼食拿出来,捏成婴儿拳头大小,密集地撒下一层,然后又拿出来一包用黄酒浸泡过的煮熟的小麦,密密地撒下第二层。(83中文 .8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剑来然后,爱情随遇而安无限神装在都市判官人途捡漏龙王殿极品小神医韩三千苏迎夏
相邻小说
舌尖上的学霸绿洲与冰川声名狼藉的女友啊为凰重生一将难求修真不如嘿嘿嘿小牧场守护者不负妻缘三界第一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