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零点看书移动版

十二章视农桑鼎臣乡间行 叙赋税老汉道缘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江苏泰州县(地名虚构,如有雷同巧合而已)。一条乡间小道上,一个三十来岁的年青人穿着单薄的藏青色长袍,骑着一匹小毛驴,后面还跟着一个四十来岁的长随。此刻,正直午时,天气炎热,火辣的太阳在上面挂着,远处的山林倒是郁郁葱葱的,显得生机盎然,小道两旁都种满了水稻,现在已经是抽穗的时候,一颗颗稻子在乡民们精心地照顾之下,茁壮的成长,看着这样长势,今年肯定又是个丰年阿。

这三十多岁的青年人,看那长相,嗯,很是熟悉,不错正是当日典当披风的周鼎臣,那日在“醇香楼”他遇到的是吏部尚书刘鸿训,后来刘鸿训根据他提供的情况,加以调查,一举弹劾了朝廷的两大要员,以至于皇上严令尽快从速的解决这候补官员滞京的问题。

周鼎臣也被吏部筛选,外派至江苏泰州县任知县,算是终于可以为官一方了,在离京之前,刘鸿训特意去拜访了一下,并介绍了一个很有经验的长随给他,名叫李富,跟过三位知县大人,对于官场的一干内幕,了如指掌。刘鸿训在周鼎臣外派上任前,就仔细嘱咐周鼎臣要在地方好好地为官,造福百姓。

这周鼎臣倒也是个有骨气的人,牢记刘鸿训的教诲,以师生之礼对待。到了地方,在李富的帮助下,整肃了衙门风气,打击了街霸、路匪,整顿了泰州县的治安,安抚民生,秉公办事,为民着想,处处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着实做了不少的好事,加上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官架子,一天到晚喜欢上街与百姓们拉家常,闲聊,有时候就在百姓家里吃饭,当然还是按照市场规矩付银子的。

不出三个月,泰州县大小百姓就知道来了个好官,平易近人,专为百姓办事,一时送给他“周青天”的称号。

这日,周鼎臣知晓现在是农忙时节,田里的水稻正是抽穗的时候,老百姓最为辛苦,也是最为紧要的时机,为了看看老百姓的农业生产如何,考察一下本县的今年粮食收成,便带着长随李富,微服下乡了。

可是天气如此炎热,加上已至午时,这周鼎臣和李富二人尚未用饭,一路走来,看到水稻长势喜人,心里倒也高兴,不过就是口觉得干,渴的难熬。

忽见路旁田埂上有一老汉坐在一颗大树底下在歇息,旁边还摆放着一顶斗笠和一把锄头,双手捧着一大缸子水“咕咚、咕咚”的喝着,周鼎臣有心要讨碗水喝,便走了过去,从驴身上跳了下来,作揖道:“老伯,歇气儿啊。”

这老农,喝足了一口水,放下瓦缸,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抹了一把嘴角,乐呵呵地笑道:“这位客官,这么大的日头,你也出门,看样子,敢情是口渴了,喝口水吧?”

周鼎臣笑道:“确实,干了很久的路,也觉得有些乏,口也渴了,既然老伯如此说,那我就不客气了。”说完也不管什么,只抱起缸子,就大口大口地喝了,一口气喝了几大口,放下缸子,递给李富,“你也喝点吧,这么热的天,嗓子都快冒烟了!”

老农笑眯眯地说道:“客官,听你的口音,不是泰州人吧?”

周鼎臣道:“呵呵,老伯猜对了,我是安徽人。”

这老农正在整理旱烟,从身上的牛皮纸袋里掏出一些烟丝,塞进烟嘴里,点燃了,“吧嗒,吧嗒”抽了几口,然后准备递给周鼎臣,“怎么样,来口嘛,很解乏的。”

周鼎臣摆了摆手道:“老伯客气了,我不会。”

三人就坐在这树荫下面,一阵子风吹来,只见稻田里面,绿浪翻滚,好生惬意,喝了水,又来了风,周鼎臣觉得凉快了许多,他仔细看了看田里的水稻,“老伯啊,看着田里水稻的长势,今年的收成应该还可以吧。”

这老农转眼看着田里的作物,有些憧憬地道:“应该还可以噢,这种子据说是县里面懂种田的先生给派发的,说是产量大,长势快,还不容易长虫。前些县里那些个管农事的官,还专人来看过呢,说咱们这里的水稻,长势不错,不出意外的今年肯定丰收了。”

周鼎臣点了点头,“老伯,这事我也听说了,说什么是朝廷在各个府、县开办了农桑学校,专门教授农家子弟学习种田啊。”

“可不是吗,当初老汉我听说这事,还不信呢,你说咱们这种了一辈子的田,还要教吗,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过来的,对那些个后生,我是不太相信。后来咱们村子里选派几个去县里学习回来的后生,亲自示范种了以后,我只觉得还想那么回事,可没想到,这么一试着种了一回,还挺不错的。”老农乐呵呵地说道。

“那照您这么一说,这种田也能读书当官啰?”周鼎臣打趣地道。

老农抽了大口烟,说道:“老汉我像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听说啊,客官你说,咱大明朝历朝历代,那里听说过,有专门叫种田的学校啊,我们这些种田人的子孙,哪有当官的啊,没想到,老汉活了大半辈子了,眼看要入土了,也能看到这等怪事。”

周鼎臣感慨地道:“这是朝廷,知道老百姓的苦处,专门来帮助咱老百姓的。”

“可不是吗?我们村里的王老汉家,有一个儿子,读过几天村塾,这不!就被选到县里去了,学习了三个月,回来还给了一个什么什么农桑令之类官,这倒好,他们一家可神气了,不说这好歹是个官吧,每月还有一两三钱银子的俸禄呢。”老农感叹地道。

“哦,是吗,那老伯你们家就没有儿子吗?”周鼎臣好奇地问道。

老农这会有些闷声不乐了,“吧嗒,吧嗒”几下烟,“不瞒客官,咱家里,就只有两个大闺女啊,没有儿子噢。”

周鼎臣一听哈哈地大笑起来,“哈哈,老伯原来如此啊。”

见老农不太乐意了,周鼎臣转变了话题,问道:“老伯,你说水稻长势这么好,那今年你们家日子肯定就好过啰?”

谁知道这一问,让老农更加不高兴,半晌才苦着脸说道:“唉,这好也是白好了。”

周鼎臣有些纳闷,“咦!这又是为何啊?”

老农放下烟杆,有些气愤地道:“还不是朝廷的赋税重啊,又不公平。客官,你是外地来的,和你说也不怕。老汉我家有十二亩五分地,按照官府的要求,每亩是四斗七升,其他的苛捐杂说,徭役,丁役不算。让人受不了的,就是这些皇粮国税,还是按照田亩来征收的,这就让人活不下去了。”

周鼎臣更觉的奇怪了,“老伯,按田亩摊赋税,这是朝廷历年的规矩啊,不如此,朝廷如何收的了皇粮国税呢?至于那些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倒是应该废除啊。”

老伯看了一眼周鼎臣,一脸的无可奈何,“客官,你这就不明白了!按田亩摊税,本来是不错的,可是,你知道吗?现如今咱们老百姓里面的几亩田地,还是万历朝年间登记的亩数啊。那时候我祖上有田六十七亩地,后来经过几次分家以后,到了老汉手上只有这十二亩五分地。

我大哥那家因为受不了,这赋税和徭役的负担,还有什么前些年定的辽饷、兵饷、匪饷的支出,早就将地送给了本家大地主,挂在他们名下,然后租用地主的地,只要缴一些私租就行了,不要负担这赋税和徭役了。

可是官府里收税的可不管你们家的地到哪儿去了,只管按照登记的亩数来承担差役赋税,你说说,这世道叫老百姓咋活啊,这朝廷还公平吗?唉!”

周鼎臣听了眉头紧锁,继续问道:“这!难道那些个地主,就不按田亩征税了吗?”

老农说道:“当然他们也得按,但是他们田亩则是万历朝时登记的亩数,后来增加的地,他们都不计的,再加上那些地主在官府里面有人,土地越多,承担的赋税却越少,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嘛:富家得田少纳租,穷人年年缴租结新债啊。这日子咱们这些穷人是没法过了,实在受不了,我也打算将祖宗基业送人算了,自己到城里做点小买卖去。”

周鼎臣心思沉重地说道:“那么,老伯,像你这样的,恐怕不止一家吧。”

老农有些木然,“唉,多着呢,这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那个不是这样啊,这朝廷再是这样,百姓们都活不下去了,到时候没人种田,看看哪些官老爷们,吃什么??!哼。”

周鼎臣闻言喃喃自语道:“是啊,如果再不变,这日子难过噢。”

二人一时无语,旁边的李富一直都听者,心里面也是颇有感触,气氛一下子沉闷了,过了半晌,老农站起身来道:“客官,你请自便吧,我还要去地里干活。”

周鼎臣也跟着起身,客气地说:“老伯请了,多有叨扰,咱们也得动身走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升迁之路尊上龙王殿判官捡漏轮回乐园修罗武神
相邻小说
魔师我的笔仙大人十月怀胎大劫难新宠物小精灵青霞元末小明王大唐黑暗精灵至尊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