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零点看书移动版

【第13章】 霹雳天雷 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章】霹雳天雷

转眼间进了十月,天气日渐转凉,虽然还未降雪,但气温却也到了清晨起来地面凝霜的地步,黄盛也终于明白了李白的静夜思里为什么会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千古绝句。

显而易见,这种天气上学可不是一件乐事,并且黄盛的下门牙也脱了,成了一个话漏风的缺牙。进了月中之后,天气却猛然回转,竟是艳阳高照,迎来老话中难得的十月阳春,书院倒也通情休了三日学,让学生们乘这难得好天气外出秋游一番。

恰好前两日黄盛带着露儿把一千两百发龙牙子弹全都制了出来,便让寿伯架了马车,载了一家人出去秋游,当然私下黄盛也将长短四把枪和各一百发龙牙子弹带了去,倒不是为防万一,而是想找个机会试试枪。

长安通衢,纵横交错,马车载着一家人在百余米宽阔的大道上缓行着,街道两边游人如织,虽不至摩肩擦踵,但其中唐装胡服交错混杂,好一番大唐胜景。

且近来四娘由于天天都用黄盛制出的珍珠霜美颜,果然往年一入秋就爱干裂生疮的口角额头不再复发,一张面孔也白皙了好几分。而在四娘房中伺候的珠儿看起来也有沾上些温润,脸色也比以前好看多了。丫头本来就白,眼下两颊带着一层薄薄的红润,看起来四娘倒也不刻薄,也让她用了些珍珠霜。至于二姐变化也是很大,虽然脸盘子比不上珠儿和露儿,但正所谓一白遮百丑,珍珠霜用在二姐身上那才叫物超所值。

回头又看黄盛身边的露儿,虽然也有偷偷的在用珍珠霜,不过丫头明显有些吝啬,每天只敢用手指沾上一丁来抹,而且又被黄盛指使着做这做那,整天和木炭、硫磺和硝石打交道,不但脸上一都没白,双手也都磨粗了。

此刻,黄盛、四娘、二姐、珠儿、露儿和寿伯的女儿二娘坐在马车中笑,寿伯和福婶坐在车辕上赶车。至于寿伯的儿子李福,自然是留在家里看家,张禄父子眼下又有了新的任务,那就是把城外胰子作坊送来的皂基底液进行加工熬制,自然没有闲暇去远足秋游。

马车从长安城中正北的长乐坊出发,途经大宁坊、广化坊、胜业坊过东市,又经亲仁坊、永宁坊进入通衢直街,再过了五个坊区这才到了城南的启夏门出城,光是从家走到城门,坐着马车都足足走了一个时辰,可见长安城到底有多大了。

张庶建在城外的胰子作坊就在城南三十里外,紧靠着流经长安城西的丰水,张家在此地有着近百亩的田地,其中不少是长生田,佃户也多是家中的老仆,因此在此地建香胰坊有着很大的便利。

所谓的长生田,乃是大富人家为了向佛祖祈福,对寺院许下了长生愿,每愿折算一亩田地。田地还由张家的人栽种,但每年的粮产都需交给寺院,当然寺院也不是白拿这些粮食,其中一半会被寺院拿来赈济穷人,另外一半也会在逢年过节时煮成白粥施舍,算是为张家代行了善事。

三十里路倒也不长,马车出了城后略有加速,不用一个时辰也就到了,虽然一早他让寿伯打了招呼,但地头是却只有卢政一个人在此等候。黄盛也不废话,让寿伯架着马车去丰水边准备,他带着露儿下车随卢政去参观香胰作坊。

作坊建成之后黄盛还是第一次过来,少不得要莅临指导一下,虽然表面是张庶名下的产业,但从里到外都是他黄盛的私产。

换乘卢政的马车往西走了不远,便在一座临近水边的宅院停了下来,路上听卢政介绍这座宅院本是城中一个大食胡商的别院,不过五年前胡商带队返回大食,将宅子留给了几个养在别院里的姬妾,谁知道这胡商一去五年不返,姬妾们渐渐维持不下艰难度日,正巧张庶到处物色建作坊的地势,见此地不错便作价八百贯钱将宅院买了下来,胡商的五位姬妾也拿了银钱各自走路。

一到地头,黄盛就看出这个宅院的规模比永和坊的宅子要大上好几倍,虽然房舍不多,可围墙却是一眼望不见边,也是这个时代的房地产行业还没萌芽,要是搁在后世这么大的宅院都能搞成工业园了。

今日黄盛前来巡视,香胰坊中也早做了准备,除了当日在永和坊的老人外,所有新招的工人全都回避,一跨进大门就看见陈二领着三十多号人规规矩矩的下跪行礼。陈二对黄盛行的是弟子礼,其余人行的是主仆礼。

拿眼一扫,黄盛敏锐发现人群的人数似乎少了几个,再细细一看,发现当日曾经得了他赏钱的烧火厮不见了踪影,当下也明白了过来,回头看了卢政一眼后便双手虚扶道:“免礼,平身吧!”

众人闻言起身,看向黄盛的目光之中都带着期盼和热切,除掉已经消失的几人外,留在这里的人可都是落了好处。不别的,按照黄盛定下的规制,作为最低级的杂工每月都可以有一贯钱的长俸,各个制造关节的管事长俸更是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三贯钱。要知道在唐朝,一般工人的工资都是按年发放,高的也就是在十几贯左右,工杂工一年除了主家包吃包住之外能落个几贯钱就很不错了,更别家奴从来就是白给主家干活,连命都是主家的。

此时此刻,能够有资格迎接黄盛的人群中,除了陈二知道黄盛的仙人身份外,其余人都只知道黄盛是主家张大爷和大爷挚友卢爷的“少主”,有着一手制作白玉香胰的奇术。因此即便黄盛只有六岁,身型和普通的儿没有区别,甚至此时开口话还缺了两颗下门牙,但众人的恭敬也不敢减少分毫。

“陈二,工房这几日送来的皂基底液比往日浑浊不少,出了什么问题?”黄盛开口话齿间漏风,听起来有些含糊不清,但陈二却是被这话给惊的不轻,双膝一软就跪了下来,脑门上的汗珠喷泉一样冒了出来,忙道:“师尊,弟子也不知哪里出了问题,都是按师尊教导按部就班,一也不敢马虎。”

见陈二跪下,众人也都机灵的跟着跪下,黄盛此来并非是兴师问罪,所以好言道:“都起来吧!前面带路,待为师去看看究竟何处出了问题。”

黄盛故意用了“为师”的自称,而陈二也听了出来,忙满脸喜色的站了起来,引着黄盛入了作坊。

从猪油熬练到配比混合,再到基础皂化,黄盛一步步的观看检查,都没找出问题在哪。这底液浑浊可不是事,这关系到皂基在熬煮过程中的色泽变化,而色泽是白玉香胰是最最紧要的环节。皂基的色泽越好,那么后期的加工也就越简单,如果皂基的颜色太深,就得从新回炉降低色浓度,弄不好整锅的皂基就得废了,只能拿去添加松香做成颜色深黄的肥皂。

查来查去,最后黄盛把目光停在了一锅尚未熬炼的猪板油上,猪板油虽然看上去很是洁白,但黄盛发现这肥油怎么看都不像是成年大猪身上的肥油,难不成是老母猪的板油?

让人拿来同批猪板油熬出的油渣,不用尝就看出这肯定是老母猪油,黄盛马上就明白了问题所在,问了问陈二最近的采购情况发现问题果然就出在猪身上。这长安城虽大,一天几十万人都要吃喝,可羊一天能杀得了数万头,但猪却不过百只,这主要还是周边养猪的农户实在太少,而猪这种吃货想要喂好了就必须提供足够的粮食。

并且自打白玉香胰卖火了之后,市面上的猪胰子基本上就被奇珍阁和黄盛的香胰坊给包圆了,猪板油虽然奇珍阁也大势购买,但量却没有黄盛这边的大。一来二去,猪肉的行情见长,缺钱的人家自然要杀些老母猪来卖钱了。

原料问题从来都是产业发展的瓶颈,而解决之道也是不难,既然猪源紧缺,那就养猪呗!

黄盛交代卢政拿出一万贯来开始筹备,他计划在附近建造十二座存栏过百头的大型养猪场,以六个月一批猪的出栏周期,正好可以满足香胰坊的需求。又让陈二从现在起多制皂基,白玉香胰的产量从每天六大版缩减为四大版,城内香胰店的定额也腰斩一半,借口直接就入冬之后原料吃紧,但公开售价不变。

如此一来只怕黑市价又得涨上不少,但黄盛却是让卢政将黄牛的出货量砍去三分之二,他就是要把白玉香胰的价格给抬起来。

详细交代了卢政有关筹备建设养猪场的事项并让他转告张庶后,黄盛再次给所有人都打了赏赐,然后就拔腿走人准备好好享受享受惬意秋游。可卢政却是再也忍耐不住,跟在黄盛身后出了大门便忍不住唤道:“少主……”

黄盛见他欲言又止,肯定有话,便笑道:“子俊有话,但无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捡漏判官逍遥兵王轮回乐园韩三千苏迎夏龙王殿剑来冥河传承
相邻小说
雪候鸟越爱越堕落重生之雪白血红虎狼传说江湖浪客行网游之强力召唤师武风弄月极品软饭王杂鱼与你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