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零点看书移动版

第203章 向荣投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永兴。

自从韶州之战大败后,向荣便带着四川绿营残部一路跟着僧格林沁等撤退到了郴州,而后四川绿营则被派往了永兴驻防,可偏偏等到郴州清军撤往衡阳的时候,向荣所部却没有得到命令跟随南撤,而是被当成了弃子留在了永兴。

严格来说,粤北大营已经成了空壳,僧格林沁惨遭大败,已经无法继续主持湖广大局,赛尚阿更是孤身去了江宁整顿两江防务,为后续的战事做准备,此时的四川绿营竟然没有一个明确的上官。

向荣自然知道其中的缘由,韶州之战导致清军直接大败的原因就是四川绿营川北镇的反叛,也导致整个四川绿营受到了清廷的怀疑,如今向荣的处境几乎可以用走投无路来形容,一方面要面对复汉军的进攻,另一方面却无路可撤,只能被动挨打。

尤其是清军主力都撤回了衡阳,就剩下一个孤零零的永兴,完全看不到希望所在。

四川提督标营左营参将张其杰深一脚浅一脚来到向荣身边,低声道:“军门,咱们手里现在只有四千多人,再加上永兴城内的一千民壮,撑死了五千人,可是对面的复汉军至少得有个三四万人,咱们苦守孤城,怕是守不住。”

向荣瞥了属下一眼,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询问道:“这几日里......有接到朝廷或者是僧王爷的消息吗?”

“没有......朝廷怕是已经忘记了咱们......”

张其杰脸上带着几分苦涩与恨意,他低声道:“军门,眼下逆贼势大,咱们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将性命丢在了这里啊......”

“你说得我自然明白。”

向荣冷哼一声,他又不是傻子,岂不会明白他区区几千人面对数万复汉军等于是送死吗?又不是湖南绿营,没有守土之责,另一方面也没有得到僧王的消息,自然不可能为这个大清朝去白白送命。

向荣仔细思索了一番,轻声道:“将他们几个都叫过来,咱们好好商量商量。”

张其杰连连点头,很快就将向荣麾下的几名参将,以及郴州知府宋景山一起召集到了县衙里来。

说起来,这位郴州知府宋景山也是可怜,他是刚刚调任过来的,结果一来就遭遇了战乱,如今清军主力北撤,他这个知府却有守土之责,根本没办法逃跑,跟着向荣等人一起逃到永兴已经算颇为犯忌讳的事情了。

因此,当宋景山得知此事后,立刻苦劝向荣,“军门,永兴好歹也是坚城,咱们不妨多守一些时日,到时候朝廷定会有旨意下来......”

“宋大人,如今赵逆可谓势在必得,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攻来,倘若桂阳和永州方向的逆贼从侧面包抄过来,咱们到时候想退可都没地方退了!”

张其杰沉声分析了一番,转过头来重新劝道:“军门,咱们是四川绿营,眼下朝廷既然没有下命令,咱们何不干脆退回四川去?”

“如今已退不回去了......”

一名参将叹了一口气,道:“咱们从西面已经走不了,迟早会撞上叛军,如果从北边撤到衡阳,只怕.......”

向荣当然明白这话里的潜台词,如果四川绿营没有得到命令贸然撤往衡阳,到时候恐怕会被以叛乱的罪名论处......这也是向荣当下最为尴尬的地方。

向荣仔细思考了一番,望向宋景山,沉声道:“城内还有多少钱粮,能供咱们多久?”

“这个.......”

宋景山抹了一把汗,郴州的库银早就被僧格林沁给带走了,而眼下永兴城内并没有多少银子,就连粮食也没多少,还得仰仗衡阳方面的供给,但是这个供给也说不上什么时候就会断掉......

见宋景山迟疑不言,向荣不由得苦笑了一声,即便四川绿营比邻省能打一些,但那也是建立在有足够粮饷的情况下,如今若是见不到银子,绿营兵是完全没有半点士气的,他向荣的面子也不好使。

“如今看来,咱们的确不能在这里久留——”

向荣最终下了决心,他正准备继续说一些什么的时候,却见宋景山忽然开口道:“军门,咱们眼下还有一条路......”

听到这番话,众人顿时看了过来,这哪里还有路?

宋景山似乎已经完全想清楚了,他轻轻吐出一口气,走近来低声道:“军门,如今朝廷不管咱们,咱们也没地方可去.......不如干脆投了对面......”

一听宋景山这番话,向荣顿时有些惊讶地看了此人一眼,不过没有等向荣下决定,几名参将也纷纷站了出来。

“军门,宋大人说得有道理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朝廷想把咱们当成替死鬼,那咱们还跟他们客气什么?”

张其杰冷哼了一声,道:“凭着军门的能力,怎么也比赖恩爵、曾逢年要强出不少......他们现在都能在对面位居高官,军门若是投靠过去,怎么都比现在强!若是真保着赵家夺下了江山,军门到时候也能搏个开国公侯之位!”

不得不说,张其杰这一番话说进了向荣的心坎里,他自问自己对大清可谓忠心耿耿,可到头来却换来了这般待遇,不得不让他为之心寒......如今满汉关系早已经摆上了台面,也使得向荣这些汉人武将的地位越发尴尬起来,他也不得不开始为自己寻找一条后路。

“其杰,你不妨跟宋大人,先跟复汉军沟通一番......咱们就算是降,也不能糊里糊涂地降......”

向荣长长叹了一口气,他环视了一眼众将,道:“按道理说,我都到了这个年纪,就算死在沙场搏个美名也不是不行,可是我要是死了,你们将来怎么办?我得给你们找条退路......你们要是有人不愿意,我也不为难,就当今天这番话没有说过......”

众将立刻纷纷点头同意,没有丝毫犹豫。

开玩笑,向荣话里虽说是不为难,但是用脚指头想想都明白这事开弓就没有回头箭,真要有人有个三心二意,不要说向荣会不会杀他,光是其他人都不能放他出这个地方......

总之,无论向荣愿不愿意,他已经被局势推到了这个地步,再无转身的余地。

其次,还有一点也很关键,那就是随着韶州之战和蓑衣渡之战进行后,天下汉官的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转变,过去大家还看不清形式,想着等一等再说,而如今两战过后,也让天下人发现清军的确是外强中干,已经没人相信清廷还能轻松解决这场大乱。

用一句话来说形容,如今的复汉军就像当年的三藩,太平军就像之前的白莲教,二者无论哪个都能对大清造成伤筋动骨的危害,可当初之所以能平定是因为二者没有同时出现,如今二者一起出现,就算大清朝有天大的本事能消灭其中一个,也绝不可能顶着巨大的压力再去消灭另一个。

也就是说,到了如今这个环境下,复汉军已经从灭亡的危机中摆脱了出来,怎么看都能据半壁江山自保了。

所以说,投靠赵源看似有风险,可实际上风险已经很小,但是收益却非常高了。

.......

抱着向荣这样心态的人其实有很多,特别是广东全境被纳入到汉王府麾下后,对赵源劝进的人又大大增加了一批,地方上原本观望的士绅们也开始摇尾乞怜,过去得罪了复汉军的那些地方派们要么积极主动剪辫子投诚,要么就开门迎降争取有个好态度,而这么一来也使得复汉军的三大政策在迅速铺开。

地方士绅们除了用这种方式表明态度,他们也不惜派遣了大量的家族子弟报考黄埔军校,甚至还有人愿意直接加入复汉军,就是希望能够赶上这一波车,将来也能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这些家族无论实际怎么想,但是姿态上却摆得很低。

当然,地方士绅们有他们的考量,普通老百姓对于复汉军的接受则体现得会更加明显,大量的青壮开始主动参与复汉军,在复汉军军营招新处前排满了长队,都恨不得能加入到复汉军——若非赵源严格筛选入营士卒,只怕再扩充一倍兵力都绰绰有余。

面对这般情况,赵源也处于痛并快乐着的阶段,他眼下并不需要那么多人,不过这倒是充实预备役和民兵的绝好机会,其次针对广东各府各县的官员征调派遣也进行得相当顺利,通过一次次的换血,来实现对地方的掌控。

就在这个时候,向荣希望投诚的消息也传到了赵源的耳中,他自然颇为兴奋,倒不是向荣这个人值得他欣喜,而是这背后透露出来的信息,已经反应出一定的问题——随着复汉军的不断胜利,原本的中间派力量已经开始产生动摇。

在原本历史上,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进行了那么久,也没有产生这样的效果,其中缘故固然跟太平军的背后阶层有关系,但是如今的情况也反应出一点,汉臣已经开始将复汉军当成了第二选择。

力量的对比,正在无声无息的发生改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升迁之路修罗武神极品小神医逍遥兵王轮回乐园捡漏人途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相邻小说
守护大夏:从奥丁开始斩神小兵风云三世劫:卿本佳人医者天下:卿本佳人[综+剑三]卿本佳人宿敌发现我是魅魔后[穿书]我的魅惑魔君崩人设后我变成了魅魔柯南之胜者即是正义绝世唐门之镇世铜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