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零点看书移动版

第十章 木牛流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魏兴蹦蹦跳跳离开的身影,回想着他兴奋得满脸通红的样子,殷丞很是满意自己的决定,就算魏兴这次不能成功,殷丞也绝对不会有任何怨言。魏兴前脚刚走,魏延后脚就找了借口追出去了,看来他还是有些不放心魏兴独自行动。

殷丞策划的这次招募行动,主要针对的是那些还没什么名声的人才,其中又以武将为主。在他的印象里,三国时期的武将相对来说比较好招,而且武将们对出仕显得更加热心,至于那些谋臣,殷丞自然不会就这样放弃,不少有特殊才能的人也在殷丞招募名单中,比如郭嘉、荀彧,不过殷丞基本没抱太大希望。和武将相比,殷丞对谋士的兴趣明显要低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是殷丞认为不值得在他们身上花费太多精力,毕竟自己家‘后院’还养着个诸葛亮呢,只要想办法和黄承彦搞好关系,还怕小诸葛跑了不成。

所有招募的工作都交给了董和,殷丞完全没有插手,不是他不关心这件事,而是殷丞依然不太敢相信这样的行动真能给自己招徕多少有用之才。想想以前看过的那些书,里面的主角哪个不是用的登门拜服这一招,像自己这样乱来的还真没见过,殷丞也只把这次行动当成一种尝试而已。

魏兴走了,董和派出去的人也都先后离开了,殷丞环顾左右突然发现自己又没事可干了。也罢,闲着也是闲着,趁现在有时间,殷丞决定要做一件大事情,一件连他自己都毫无把握的事情。

殷丞一直以来都想好要回江东的,现在留在了朱提,两者之间的地域差别,使得他要想顺利能够进一步发展,先期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完全不同。在决定留下的时候,殷丞就知道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必然是蜀中,只有控制了益州全境,自己才有资格北上、东进。

刘邦和刘备二人都用过这一策略,以益州为基地进而全取中原,可为什么刘邦能成功而刘备却失败了呢,关键在于他们在发挥益州地理优势的同时,刘邦并没有被它的劣势所制约而刘备却处处受制于此。益州的劣势是什么,不就是道路险阻,运输不便嘛。刘邦在韩信的策划下,先是巧取陈仓,然后立刻趁章邯等人不备又拿下了三秦,也就是说,刘邦在和项羽对抗时,基本是以三秦为后方大本营的。等到了刘备占领益州之时,陈仓的重要性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陈仓虽小却易守难攻,诸葛亮十万大军都拿不下郝昭三千人马把守的陈仓,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既然出不了头,刘备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受制于蜀中的道路,纵观诸葛亮的数度北伐,粮草问题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刘备遇到的窘境现在同样落在了殷丞身上,不好好地解决运输问题,只怕殷丞也只能做一个偏安一隅的割据军阀。如果要问,什么东西是最有希望解决蜀中运输问题的终极武器,估计一百个人里会有九十九个人的回答是一样的――木牛流马。没错,殷丞想要进行的伟大而神圣的工作就是复制出极具传奇色彩的木牛流马。

在中国历史上,就其神话色彩而言,能够和木牛流马相提并论的发明,大概只有黄帝的指南车了。在很多人的眼里,木牛流马对诸葛亮来说不单单是一种运输工具,它更像是一种法器,一种仙人用来克敌制胜的法宝,一如姜子牙手里的打神鞭。

由于有了这样的思想在作怪,当人们提到木牛流马之时,很少会有人敢去思索诸葛亮究竟是怎么把它做出来的,就好比普通人也不会有兴趣去研究元始天尊是怎么炼制他的法宝。久而久之,使得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根本就无法从历史典籍中找到它身影,换句话说,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失传了。

殷丞也曾用各种方法去搜寻木牛流马的制作工艺,虽然找到了很多后人利用现代科技来诠释木牛流马的内容,可没有一种假设是让他真正信服的。无奈之下,殷丞开始尝试按照自己的理解来重新推测木牛流马的奥妙所在。

想要重现木牛流马的传奇辉煌,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殷丞苦思冥想的差不多两年,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总有很多地方难以自圆其说。当他几乎要打算放弃的时候,一次偶尔的灵光闪现,让他相通了一个关键步骤,他发现了一个世人理解上的误区,这才使他的研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木牛流马是什么?你要是问别人这样一个问题,谁都会告诉你是诸葛亮发明的一种运输工具,可这个回答却是错误的,也就是殷丞发现的所谓误区。殷丞认为,木牛流马并不是指一种工具,更不是指木牛和流马两样东西,它是指的一种或者说一系列动作。就好比铁牛耕地不是指铁牛和耕地,而是指铁牛在耕地,‘耕’这个字是动词。同样,木牛流马中的‘流’字也是动词,‘流’的意思应该是‘像水一样的跟随’。

也许有人会很好奇,殷丞怎么会产生这么古怪的想法?

当初殷丞在查找有关木牛流马资料的时候就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书籍或者专家对木牛流马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也有很多人声称自己已经破解了木牛流马的奥妙,甚至还绘出图画。不管他们的说法如何离奇,可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绘出的图形中都只有一只木制的牛型物体,如果说这就是木牛,那流马呢?

殷丞没太留意那些专家是怎么设计木牛内部的构造,因为在他看来,你把木牛设计得再精巧都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没有流马。对于殷丞的这个疑问,不是没人解释过,但他的说法很不合理,他说所谓的流马其实和木牛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一为牛型,一作马型罢了。

殷丞极端鄙视这种说法,既然功能一样,有何必分成两种外型,这样做除了提高制造难度外,只能起到一点哗众取宠的效果。别人不敢保证,但殷丞相信诸葛亮绝不会这么去做,那时的诸葛,其声望早就如日中天了,做这样的傻事是只见其害而不见其利。

既然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这流马究竟又该怎么解释呢,为什么从来没人去研究这个问题。

殷丞综合了各种信息,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他认为,其实‘流马’一点特别的地方都没有,流马指的就是马,普普通通会叫、会吃、会老死的马匹。诸葛亮设计的木牛流马就是一个牛型的运输工具,而牵引它前进的就是普通的马匹。木牛流马四个字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被马匹牵引着像流水一样摆动前进的木牛。

殷丞的假设的确新颖,但不管什么样的假设都得有根有据,不然就成了胡说八道啦。殷丞的根据又是什么呢?

殷丞的假设最原始的出发点是寻找木牛流马的动力所在,不管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要前进必须要有动力,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有些专家替木牛流马设计了极其精巧的内部构造,其复杂程度超过F1赛车,可就是没提到它的动力是什么。航天飞机够复杂了吧,可没动力它还是飞不起来,木牛流马究竟是怎么行走的呢,没人对此进行解释。

殷丞当然不会认为木牛流马动力来自于诸葛亮的作法,貌似很多人都把孔明当成了神仙一流,如果殷丞也是这么想的,他根本就不会去思考木牛流马的奥秘了。

一开始殷丞也没能想到流马就是马,他也是受人启发才会作次推论的,有人曾说木牛流马一点新奇都没有,不过就是变相的四轮马车。这种说法看上去很没道理,可殷丞最后的推论却和它不谋而合。是的,就是四轮马车,木牛就是马车的车,流马就是拉车的马,木牛的身体就是车厢,四条腿就是四个轮子。

是这样吗,诸葛亮没事发明四轮马车干什么?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解决蜀地运输困难的问题,也只有这一个目的。如果说木牛流马就是四轮马车,那就代表四轮马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不然这种假设肯定就是一种错误。

众所周知,由于转向的问题没能解决,中国一直没出现四轮马车,所有的马车都只是两轮的。那相对两轮马车而言,四轮马车又有什么优势,凭什么说它能解决蜀中运输呢。优势确实有,最大的优势在于四轮马车很好的解决了拉车马匹的负重问题。四轮马车的承重点是四个轮子,无论他装载的物质有多重,都不会对马匹造成额外的负重。而两轮马车就不一样,它的承重点是两个轮子和前面的马匹,也就是说,当马车装载五百斤货物的时候,几乎有两百五十斤的分量是通过两根长长的车辕压在马背上的。还可以换一种说法,在同样负重的情况下,用两轮车装载时,两匹马只能拉一辆车,而用四轮车装载时,一匹马就能拉两辆车,这样的区别还不大吗?

运输途中有很大一部分粮草是被拉车的马匹所消耗掉的,解放了畜力不就是提高了运输效率吗。可体形庞大的四轮马车真能在蜀道前行吗,蜀道可是连行人通行都会头痛的,不然怎么会有难于上青天的说法呢。

四轮马车肯定过不了蜀道,不然为什么诸葛亮要发明木牛呢,木牛在蜀道上奔驰还是完全能够做到的。(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升迁之路韩三千苏迎夏恶魔少爷别吻我尊上狼与兄弟修罗武神龙王殿逍遥兵王
相邻小说
贪狼夔牛记洪荒战神恶唐军刀魔武邪神大魔都重来霸王项羽网游行大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