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零点看书移动版

第101章 和平时期(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有侥幸心理的另一位闹事代表,是兵部员外郎,他每日身穿厚皮甲,头戴圆铁盔,还身藏毒匕首,以为无人能害他。一日去郊外陪上官狩猎,追杀一头野猪,入得野林,却没能回来,士兵仔细搜索,只见一路血迹,最后发现其倒毙在一个山洞,浑身上下,遍布伤痕,腹部一个大口子,五脏都不知去向。

两宗惨案之后,反对的声音戛然而止,官员们总算看清楚方向,朝堂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再也没人故意挑事。这种和谐的气氛很好,你们不做事不要紧,至少别去害人吧,我乐呵呵地来到了襄阳上州,这里是我的直辖州,需要赶紧量产水战武器。

我们再来总结一下,最稀有的矿,是绿柱石,中原地区和南中国没有,主要分布在如今的西夏以西的西州回鹘,那里看起来到处是荒山,实际上却满地宝藏。而我并不知道这些,神龙架里的那片绿柱石矿,很小,实际上是属于磁矿的伴生矿,就岳飞浪费的那些,就是全部矿藏的四分之一。

我派人四处打听,有反馈,但矿都太小,完全不能将之发展为国之屏障,这一条路暂时走不通。(这大杀器的特点就是用霹雳弹爆炸时的高温,让矿粉成分升华,形成一股无药可救的烟雾,烟雾笼罩之处,人马都立即倒毙,呈现一种中毒迹象)

原版的希腊火配方已经无法实现,因为所需的材料不是简单的绿柱石,而是绿柱石系列中的瑰宝,黑色绿柱石,正因为弄不到材料,这配方才会流传于世,成为商品,这是我之前说的。其实中间的主要材料也不好弄,要清质猛火油,南洋的主要特产,便是猛火油,这东西甚至变成一种货币替代品。

可是清质猛火油很贵,市场存量也少,我要想大量造水战武器,还得自己琢磨。想来想去,我决定对韩世忠带出去的样品进行改造,海龙弹暂时不做大单,因为当时还不知道大杀器的消耗速度这么快,只能把他作为一种高档样品投放。

在地龙弹的基础上,我想逐步升级,地龙二号,加入了磷化钙粉末,遇水遇高温会释放磷化氢,在水里继续燃烧;而地龙三号,则加入一些猛火油,采取三层封装。最核心是高硝火药,第二层是磷化氢和生石灰,最外一层是猛火油,只是这么一来,地龙三号的重量和体积,都不能单兵携带。

我把想法对秦桧一说,他马上支持,“陛下深谋远虑,居然把海战武器取名地龙三号,真令微臣佩服,只是这个地龙三号,要不要专门的投石机?”他这么一说,我也不好改口,明明是海战武器,偏偏叫了地龙之名,至于投石车,需要大改。

以往的投石车,需要许多人手一起释放力量,如果力量不齐,投掷的落点就不一样,在大海上,海浪起伏,那还谈什么落点?所以我决心把地龙三号,改成烟花状的长筒,由巨弩射击,这样做的优点是不需大量人力操作,且有了一些准头,缺点是不能发射重型炮弹,只能进行轻中量级的远程攻击。

改造很顺利,因为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变化,海龙三号,里面是两层木筒,内层装有高硝火药,硫磺,和少许木炭粉,外层装有生石灰和磷化钙粉末,最后一层是竹筒,里面装有猛火油,总重量大约三十五斤,平射距离五十米,若是仰角射击,可以达到一百米。已经在陆上试验几次,都取得成功,只待搬到舰上实弹试验啦。

随后我把政事交给秦桧,沉醉在武器研发当中,做皇帝就这点好,要什么资源都有,试验失败也都是别人的问题,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个月,这段时间,实际上啥也没研究出来,倒是意外发现火药配比的改进,武经总要上记载的是硝硫炭比例,6:3:1,这被游牧民族视为真理。

而在实际配比中,有一次我不小心弄错了配方,其他人的错都是错,我的错叫做革新,所以校检也不敢多说,做成一个地龙三号,发射出去以后,明显比之前的炮弹威力大,研发小组自然又是一阵惊呼,“陛下乃天神下凡,所制药箭,威力惊人,真乃大宋之福啊。”事后诸葛亮人人都会做,差点把我吹晕。

我是谁,那么容易就被你们蒙蔽吗?我立即宣布,两种地龙三都要生产,一种是标准型,一种是改进型。在我乐不思蜀,都忘掉朝廷的时候,秦桧亲自来找我,“陛下,好消息,赵鼎他们回来啦。”我连忙告别襄阳,全速返回杭州。

(所谓配方革新,缘于一个错误,之前大宋已经发现,提高火硝的比例,火药威力会更大,所以把火药成品的配方,定在了7:2:1。而我不小心弄反了,来了个7:1:2,这已经和后世的比例很接近,后世比例为75:10:15。)

回到杭州,马上听取赵鼎汇报,他一面喝酒一面说道,“在京都以外的地方,流行两种东西,酒和纱。倭国人大多认为,不能跻身京都居住,是上辈子做了什么恶事,被流放到这一世,所以他们的快乐时光很少,更多的都是忧愁,习惯忧愁的人,自然喜欢饮酒,只是他们的气候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占城稻,平时喝的酒都不知道被水兑过多少次。”

见我不太理解,他拿过一个水囊,把喝了一半的酒再填满,“陛下请看,这便是兑了一次,下回再喝就得再来一次,最后都尝不出酒味了。”咂了咂嘴,他接着说,“京都以外,如果大规模推行低价酒,购买者的数量会很大。”秦桧问,“低价酒低到什么程度?怎么大规模推行?用船运吗?”

赵鼎摆摆手,“大宋增加稻米产量,用船队运去倭国,在倭国加工制造,再推广,在他们那里,低价酒比大宋贵一倍。”我点点头,“这个不错,不打仗了,就该增加粮食产量,现在可以将多余的粮食拿去酿酒,就能稳定挣钱啦。你说的纱是什么?”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狼与兄弟极品小神医尊上恶魔少爷别吻我龙王殿韩三千苏迎夏判官
相邻小说
发丘冥墓擎天大枭本就虚无正直玩家崛起原始时代闲人的位面游戏星途亡语热血雄鹰丹尊邪神武道霸主